這故事要從幾年前說起了,在沒接觸隱適美隱形矯正前,身為牙齒矯正專科醫師的我也是從傳統矯正開始的,但深度研究隱適美之後,我發現隱適美有很多很值得研究的潛力,也會為牙齒矯正帶來新的篇章。

在我眼裡,隱適美是結合3D列印+數位影像+大數據+人工智慧去演化的新時代矯正系統,這個觀點也許許多的牙醫師並不會苟同,他們常常認為隱適美只是「塑膠牙套」罷了。而事實是,它是一個將會完全顛覆矯正歷史的新技術。最直接的比喻也許就是iPhone完全取代了Nokia的地位。沒錯,它們有著類似的基本功能,但是最大的差異就是iPhone可以不斷地「優化」,而隱適美也正是如此。

隱適美隱形矯正的基本流程是,先取得口腔內的牙齒數位模型後,由醫師端製定治療計劃,再與美國的技師做排列上的協調,確定方案後由國外的3D列印機打印出需要的牙套,再寄回台灣。整個過程最核心的關鍵在於醫師在製作治療時是透過隱適美的軟體來操作,所以所有的資料公司都可以取得。隨著時間的積累,他們累積了龐大的數據,這代表的意義是他們可以從數據中去推算「原本異常咬合的牙齒位置,如何移動到成功矯正的位置」這就是優化的起點。近幾年他們推出了許多技術的更新,就是建立在這個資料庫上所研發出來的。現在的技術還停留在需要技師協助與醫師溝通,但我認為隨著人工智慧的演進,下一波有可能系統會優化到直接完成醫師的指令。

隱適美這個品牌至今發展二十餘年,的確是隱形牙套裡面的龍頭,病人數在全球已經達到600多萬例。在材料研發、軟體設計上都有它獨特的專利,並且與醫師的溝通設計方面,是目前市面上最佳的。我試過臺灣的品牌,發現大部分都是由技師去完成,講直接一點是醫生很省力但其實造成很多細節我們無法掌握。而不是自己完成的治療計畫時,常常臨床上要能精確的監控,難度就會很高,往往容易造成無法理解或追蹤自己的矯正成果。許多類似品牌都會去拷貝隱適美的技術但卻不知其精髓所在,所以往往無法達成一樣的效果。

到底這個塑膠薄片是如何完成移動的呢?透過電腦模擬牙齒從凌亂的位置排列到準確的位置每次移動量大約為0.25 mm/1度的旋轉量,而所謂的”每次”就生產出一個透明牙套去做佩戴,目前臨床上大約七到十天就可換下一副牙套,另外搭配一些橡皮筋和附件的使用來完成整體的移動。早些年隱適美常被詬病只能做很簡單的案例,其實因為投入的醫師不多,所以當時並沒有太多新的技術研發;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來到了一個爆發的臨界點,目前幾乎是沒有什麼案例是無法做的,只是難易的程度差別,但隨著更多全球醫師投入之後,相信取代傳統矯正是極有可能的.

選擇隱適美的醫師重要嗎?不都是電腦做的嗎?隱適美隱形矯正所有的治療計劃還是由醫師制定,隱形牙套只是一種工具,所以其實還是需要具備矯正的知識背景再搭配會使用新的技術工具,才是最好的組合。但個人認為因為在製作的過程,軟體某種程度上將流程SOP化,加上牙套的製作是統一化的,所以的確會減少一些醫師臨床技術上的差異(簡單地說原本做得很差的醫師也許不會做太差了)但只要是難度中等以上的案例,醫師的設計細節往往就很不一樣(雖然電腦動畫看起來很像),另外這是一個需要學習的新工具。著重的重點不在臨床的矯正線彎折,而是怎麼監控病人的療程、何時介入改正的最佳時機,或是一開始就能制定最佳的治療計劃,這些都是必須不斷地學習這項技術新演化的部分。

所以,你說醫師重不重要呢?我是覺得短期內,我們還是很重要的啦!

精選主題: